展 期     2024 年 12 月 26 日 – 2025 年 03 月 09 日

地 点     SGA沪申美术馆,上海市 黄浦区 中山东一路 外滩三号三楼

参 展 人   何多苓、毛焰、刘野、倪志琪、计洲、施勇、陈晓云、蒋竹韵、蒋志、姜杰、赵博、余华、苏童、程永新、刘亮程、翟永

明、 欧阳江河、阎连科、马家辉、路内、笛安、周婉京

总 策 划 王钰

策 展 人   鲍栋 祝羽捷

联合策展人 走走

沪申美术馆欣然宣布举办自其成立以来的首个展览“天真与经验”,展览呈现了十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何多苓、毛焰、刘野、倪志琪、计洲、施勇、陈晓云、蒋竹韵、蒋志、姜杰、赵博,以及十一位中国当代作家余华、苏童、程永新、刘亮程、翟永明、欧阳江河、阎连科、马家辉、路内、笛安、周婉京的作品,展期为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3月9日。

艺术史卷,图与文之缘,历经沧桑。十八、十九世纪的视觉艺术,已见风格卓绝之文字。譬如丢勒的“思维图像”,将图像学(Iconographie)转化为文字;又如浪漫诗人兼绘者威廉·布莱克,其作《天真与经验之歌》,文绘交融,探索人类心灵之二境——天真与经验。天真与经验,对立交织,揭示了人类对世界多元的认知与情感体验。

天真,内省之态,纯洁无瑕,如“无辜的歌谣”,代表未受污染的视角和未经世事的直观感知。它是对世界开放的接纳,充满好奇、幻想与探索。天真的意义不在于无知,而在于一种未被外界经验和社会规范塑造的本能认知,强调直接感受和原始体验。它是对生活最初、最纯粹的反应,蕴含无限可能,也是对僵化思维的抵抗。

经验,外展之态,经过时间、知识和生活磨砺,如“凶猛的老虎”,揭示善与恶的本质。它是一种经过反思和积淀的认知方式,具有复杂层次和深度。经验不仅是个人历史的积累,也是社会、文化和哲学视野的体现。经验常带有过滤、判断和矛盾,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洞察,塑造个体对世界的理解。

正如诗人T.S.艾略特所言:“没有哪一个诗人、没有任何一个艺术家可以独自享有完整的语义”。艺术与文学的表达跨越了单一视角的界限,打破了语言的传统秩序。若将艺术作品等同于文本,其解构与再造,以及观者的解读,共同构建了一种广泛的互文性。在这种交织的关系中,艺术与文学相互共生与融合,二者的文本意义不断演化,激发出新的解读与阐释。

本展览透过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这一对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范畴,邀请国内重要文学家与艺术家共同探讨文字与图像交织的深邃潜力,揭示艺术创作与观者解读之间的互动性和共生性。在此辩证过程中,天真与经验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,而是相互渗透、相互影响,共同构筑了对世界更为深邃的多维认知。

参展人简介


何多苓(1948年,中国四川)

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,现工作生活于成都。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福冈美术馆,龙美术馆、松美术馆、余德耀美术馆、澳门艺术博物馆、昆明当代美术馆等海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。

毛焰(1968年 , 中国湖南)

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。其作品中极端的技巧主义,细致如神经末梢的刻画显示了形、神相融的境界,这是肖像艺术中趋于完美的体现。

刘野 (1964年, 中国北京)

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、德国柏林艺术学院。刘野的作品以简洁的构图、明艳的色彩和充满童趣的主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,使自己的画作弥散出一种明显的孤独感与出世感,具备着浓郁的超现实主义意味。

倪志琪 (1957年, 中国上海)

早年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留学深造,并获得比利时卡雷尔·维斯拉特(Karel Veslat)艺术展一等奖。现担任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授、公共艺术专业学科带头人、艺术总监。其作品被广泛收藏。

 

计洲 (1970年, 中国北京)

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,2005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索邦第一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。现生活工作于北京。

施勇 (1963年, 中国上海)
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装置与影像媒介的代表人物之一,施勇的早期创作致力于揭示现实内部的意识形态;九十年代开始关注改革开放神话下的当代上海的转型概念,继而引向更宏观的全球化,消费文化等层面。

 

陈晓云 (1971年, 中国湖北)

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,现生活工作于杭州。陈晓云的创作涉及影像,装置,绘画等多个领域,是中国实验性艺术的重要艺术家之一。

 

蒋竹韵 (1984年, 中国浙江)

现生活、工作于杭州和北京。他2017年入围第五届三亚艺术季“华宇青年奖”。其创作和研究方向涉足装置、行为、网络、声音、程序等多种媒介及形态。

 

蒋志(1971年,中国湖南)

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。他长期深入地关注各类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议题,处于诗学与社会学这两个维度的交汇处,并着力于如何将熟悉的日常社会和个人经验转换进作品文本中。

姜杰

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,自1990年代初以来一直活跃于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前沿。曾获2009年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、2009年时尚COSMOPOLITAN年度时尚女性大奖、2015年中国ACC艺术大奖提名奖等。

  

赵博 (1984年, 中国沈阳)

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,2007年获艺术学士,2011年获硕士学位,期间赴挪威奥斯陆国立美术学院交流习。现工作、生活于沈阳。赵博的作品聚焦于信息化的数字革命对后现代社会景观的塑造,通过打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时空界限,并将之错乱地交织起来,使画面叙事呈现出史诗般的宏大感和崇高感。

余华 (1960年, 中国浙江)

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派文学代表,打破了传统的语言运用方式,采用错位时空等手法,用血腥暴力反映人生痛苦。余华发表众多影响世界文坛的作品,并凭借这些作品获得俄罗斯亚斯纳亚·波利亚纳文学奖最佳外语作品奖等奖项。

 

苏童 (1963年, 中国江苏)

1983年,开始发表作品。1985年,发表小说《1934年的逃亡》。1988年,发表小说《妻妾成群》。2015年凭借长篇小说《黄雀记》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。2019年,长篇小说《黄雀记》入选“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”。

 

程永新 (1958年, 中国上海)

1983年,复旦大学毕业后,分配至《收获》杂志社任编辑、副主编、主编。他被中国的许多作家称为“先锋中的先锋”、“作家中的作家”、“编辑中的编辑”。凭作品《他乡》获第四届《长江文艺》双年奖优秀短篇小说奖。

 

刘亮程 (1962年, 中国新疆)

被誉为“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”和“乡村哲学家”。 2015年获“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”散文奖。 2023年,凭借《本巴》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。

翟永明 (1955年, 中国四川)

她的创作不仅限于诗歌,还涉及音乐、戏剧、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。她曾获2007年的“中坤国际诗歌奖·A奖”和2011年的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,被国际诗坛誉为“当今国际最伟大的诗人之一”。

 

欧阳江河 (1956年, 中国四川)

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,代表作有《玻璃工厂》《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》《傍晚穿过广场》《最后的幻象》《椅中人的倾听与交谈》《咖啡馆》《雪》等。其写作理念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有较大的影响,现居北京。

 

阎连科 (1958年, 中国河南)

1997年,发表中篇小说《年月日》。2003年,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。2014年,获得卡夫卡文学奖。2020年,获得第七届纽曼华语文学奖。2021年获得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终身荣誉奖。

 

马家辉 (1963年, 中国香港)

香港传媒人、专栏作家、文化评论学者。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,有多本著作结集出版。2016年,马家辉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《龙头凤尾》,先后获得台北国际书展大奖、香港书奖等奖项。

 

路内 (1973年, 中国江苏)

2013年凭借《花街往事》获首届人民文学新人奖。2016年因《慈悲》获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家,被《南方人物周刊》认为“呈现了时代裹挟与业力流转下个体的尊严与慈悲”。2022年凭借长篇小说《雾行者》获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。

 

笛安 (1983年, 中国山西)

2008年凭借小说《圆寂》获《小说选刊》首届“中国小说双年奖”。2009年,出版长篇小说《西决》,后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“年度最具潜力新人”。2018年,出版长篇小说《景恒街》,获“人民文学奖”长篇小说奖。

 

周婉京 (1990年, 中国北京)

自2009年起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及艺术评论。2012年获得香港城市文学奖,同年获香港特区政府才艺发展奖,2019年获得第45届香港青年文学奖获得山花文学双年奖新人奖 。

展览空间